查看原文
其他

在路上 · 在中国——她请了假独自去游历

彦亿 辛庄师范
2024-08-23

 

大兴安岭深处的流云


TRAVEL

推荐语

ON THE WAY


在夸父班去宜黄研学期间,彦亿老师请假独自去游历了一番。


彦亿老师来辛庄师范任生活老师已有三年了,她和孩子们一起生活、学习、成长,现在越来越渴望去接触更多的人,不同地域、不同背景、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。


现经得彦亿的同意,将她的游记略作编辑,供大家参考。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,仍处于历史剧变的中国的脉搏。


——中霖


 


彦亿 | 文字
橡木桶、明明 | 编辑
彦亿 图源





从北京出发,

再回到北京,

哈尔滨-加格达奇-海拉尔-满洲里-北京-南昌,

在路上一共16天,

发生的,

也不止写下的这些。


生命是一次奇遇~





准备出发身未动,心已远





对于东北莫名的“乡愁”,可以追溯到17年在大理的时候,中间诸多变动,一晃三年过去了,这次有了一个短暂的假期,第一念头便是先去东北,第一站,哈尔滨。


到哈尔滨已是正午时分,一出站,仿佛昨日北京的春光也尾随我来了,一样的阳光灿烂,天空湛蓝,洁白的云在飘动,地上还有没化的雪,火车站是欧式风格,心情立马变得很明快。




天气好就心情好


来的时间是旅游淡季,预约好的民宿在松花江边,傍晚夕阳变得耀眼,从窗边照进来时,我才从家中蹦起来,拿好东西往江边冲,夕阳无限好,那美我太爱了!




春天的脚步才刚踏进


大江 日落 城市


这里的春天似乎才刚刚冒头,枯枝映着天空,骨骼清晰,静谧中有种柔和的美;一踏上大桥,扑面而来的大冷风刮得我手足无措,却挡不住开心的心情,江中太阳的倒影拖着长长的尾巴随鳞波一起浮动,天边的光绚烂变化着,我在快冻傻的边缘,记录下此刻的震撼以及心中的感动。


后面两天,游走在城市中,走街串巷,也趁机和当地人聊聊天,拼凑出我对这座城市的认识:


博物馆卖纪念品的阿姨,说90年代的时候,交谊舞、摇摆舞都很盛行,他们下了班都会去俱乐部跳舞,太阳岛也会有人自发的跳起来。玩音乐的人也很多,都是普通百姓,在河边、公园里。哈尔滨有“音乐之都”之称,想来当年确有民间自娱自乐之盛景。但这些年不知是否因疫情而没落了,尚未感受到。



找到一位手风琴演奏者,是位12岁的妹妹,在一个手风琴专卖店。恰好她在准备音乐学院附中的考试,便请她演奏,她说自己从小练习,也有5、6年了,每天3、4小时,开始也不太喜欢,拉的久了就喜欢上了。手风琴独特的呼吸感与娴熟的技艺完美配合,音乐的美感和律动感出来,听着棒极了。从她拉琴的那种自信和自如中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。有点遗憾的是,交流中,发现他们在自己的演奏的圈子之中,对外互动不多,也不太“生活化”,毕竟,音乐现在成了一门“专业”嘛。


奶茶店十八岁妹妹,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下来打工,这个年龄的迷茫和害怕,对于自己未来的不确定,想出去看看又不敢,在交流中都可以感受到。我便分享一些自己过去的经历,希望给到她一些鼓励吧!话说啤酒奶茶的味道,真的很不错!


另位大姐是卖直播设备的,她说卖给外地卖的挺热闹,但这边的网红啊,“吃屎都赶不上热乎滴!”东北人的气质扑面而来,哈哈!



还有位大哥比较年轻,是位滴滴车司机,说这边冬天冷倒没啥,就是非得下了大雪这心里才舒坦,去年一场雪下了三天,城里的积雪都没过膝盖了,推雪车昼夜不停;夏天的时候又是另一种光景:“音乐之都”在夏天的街头、江边才开始施展魅力,据说夏天有一个月的音乐节,几乎都是老百姓自发,那得是怎样欢乐的景象啊!司机说本地(年轻)人偶尔也会去中央大街,松花江边,那基本上逢年过节,也算个仪式,一起去热闹热闹。



哈尔滨街头的教堂很多,当索菲亚大教堂一出现在眼前的时候,很震撼,又没来由的感动。暗红的砖墙,墨绿的圆形穹顶,高耸,敦厚,大气,神凝,屹立在四周的商场之中,安安稳稳。


如今教堂的功能弱化了,配合旅游有音乐的演奏。不知这百年来,教堂见证了多少事。匆匆忙忙的行人,倒显得不那么真切。在城市生活之中,如果有地方可以和自己待一会,肃穆,沉静,会是很好的心灵驿站吧。



现代城市生活高度相似,形式趋于单一,迫于生存的压力讨生活,娱乐方式也是换着法的消费,偏重物质和感官的享受,很少有触动心灵的欢乐。


而最市井的气息却各有性格:早上沿斯大林公园一路向西走,一路有人钓鱼、跳广播体操、交谊舞、快走慢走跑步的,还有很六的——“体操式狂甩单杠”,太酷了。顺着江边绕过友谊宫,就走到了早市一条街——红专路,摊贩们沿街摆摊,吆喝声那叫一个中气十足!蔬菜水果日用百货,在这里喝了鲜美的羊汤,看着人来人往,不紧不慢,人与人之间的热络,这样开始一天的生活。


最热乎的人间烟火莫过于此吧!



生活在别处会带来某种抽离感和亲切感,对我来说并不是逃离,那种相遇的感觉很奇妙,地球上真的有几十亿的人和你一样生活着,但是每个人又不一样,就是那种既在此处又在别处的丰富,我对此充满好奇和热情。





继续走吧到广阔的天地


 



这是东北之行的第二站。


从哈尔滨的夜色中出发,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抵达加格达奇——大兴安岭中繁华的小镇,在这里转更慢的小火车,北上往劲松走。进入大兴安岭深处去拜访一对年轻的夫妇,他们这两年自力更生,生活在村子里。


冰雪融化后的大河


黎明前的大地,黑白分明,地上有不少残留的雪,夹杂着寒气,在抵达加格达奇的清晨袭来,空气冻得我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。


早餐铺子还没开几家,街上零零散散走着几个人,赶紧钻进一家铺子,喝上口热粥,才暖和过来。


再从加格达奇出发,景象就开始变化了,田野、丘陵出现在眼前,满目的枯黄,白雪,蓝天,在阳光下,一切都显露无疑,色彩鲜明。路上翻着迟子建的短篇小说,火车平缓的行驶着,字里行间的气息和眼前这片大地联系起来。


到了劲松时已是日上三竿,天大晴,窦浩白云夫妇站在火车旁,一眼就认出了我——城里人好认呐!


我倒有些发愣,因为我还没见过他们呢(起初是朋友介绍,这次相当于见网友)。不过很快就热络起来了,聊着聊着就开到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家,和村子里其他房子无异:一排房间,一个有菜地的大院子。


院子里的搓罗子


醉人的夜色


白云说,做这样的选择,一个是因为两个人都喜欢大自然,更倾向于乡下的生活;也想自己去做,去试试,人生还是有不一样的选择的。


两人在一个成人的再学习机构认识(有点类似辛庄师范的),因为价值观相近,很快私定终身。后来在一所乡下华德福当过老师,带过一些特需儿童,去过泰国的盖娅学院学习,前面的锻炼给到许多生活落地的宝贵经验,就在村里安下根来。


他们住在这边快两年了,装修都是亲力亲为,房子的粉刷,铺地板,装电路,捡拾自然的物件装饰家里,会做的不会做的,半学半摸索着也都搞定了,正如有句名言说“那怕啥?做不好还做不坏嘛!”


房间是暖米黄色的墙面,配搭各色老粗布,简单,温馨,像北欧童话中的森林小屋,看得到用心和用时间打磨过的痕迹。而一点一滴把家拾掇出来的过程,会给到他们很大的信心,那种对自己的信心。


MOTHER



这里吃着有限的食材,几乎都是自己种的,虽然简单,但不糊弄,女主人会想法地换换花样,被用心对待的饭菜香得很真,吃的也超香——以至于每一顿都吃撑。


想起一位老师曾说“孩子的世界简单而丰富,成人却复杂而单调”,在这儿的生活也会有类似简单丰富的感觉。


大风天蹲家吃火锅


因为白天的全情投入,到了晚上便倒头呼呼大睡,东北的大火炕睡得人毫无知觉,像是一点没有被打扰的纯粹睡眠。


有一天中午我睡得比较尽兴,醒来后走到院子里,窦浩看我红扑扑的脸,走得摇摇晃晃,笑称我“睡醉了”,哈哈。真想让失眠的人体验一下啊!也许这样的小确幸生活,作为城市人换换脑子的体验,也不错?


大兴安岭是落叶林,这会还不怎么有绿意。白桦的皮在阳光下亮晃晃的,以前的森林人会把桦树皮剥下来做器皿,透气又防腐,白桦的树汁是可以喝的,黑桦树的皮就没有那么光滑了;樟子松带来一抹绿色,它的塔果青青褐褐的,很紧致;再过两周满山的兴安杜鹃就要开了吧,油亮偏厚的叶片,散发出很好闻的气味。




山上的松树和桦树最多了


树上的树基子形态各异,大的能比整个手还大,小的几乎要放大镜才看清,它们在树木枯萎之际,用尽最后的气力绽放,那种全力以赴呈现出来的生命的样貌,即便干枯了,仍然吸引人。


白云拍的树基子,小毛孩子一样


从岭上下来,是一大片草甸子,穿过去到大河边,河里的冰还没完全化,有一道被流水冲出来的河道,清澈透亮,与岸边连接的冰层还挺厚,可以走上去,有的地方的积雪踩上去,会嘎吱嘎吱的,河水边的冰层冲出奇妙的断层和冰棱,水里有飘下来的浮冰,能赶上冬天的尾巴真是太好了!


两天不见,河上的冰又化了


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,好像来的不是时候,但是我很喜欢这种荒野中孕育着生机,万物复苏静前悄悄的气息,树木抽芽,小草冒头,蚂蚁忙碌。仿佛现代文明再怎么发达,自然依然按照它的节奏,稳稳运行。


我说他们的生活,像是现代版的“鄂伦春人”,院子里搭的搓罗子,仿佛也在诉说着这种连接。


白云主内,打理家中卫生,做饭,洗衣服;窦浩踏实勤快,多在院子或者仓库忙活。


白云说,自己先和森林建立连接的过程,这样才能把东西带给外面的朋友嘛。书里讲那么多,总要自己去试一试。





家里的角落都被很好对待


在这里,每天八点多就睡了,但寂寥的生活少不了自娱自乐,晚上就是放松的时间,家庭影院、演唱会,轮番上线,人少也可以兴高采烈。


最早在成都时就接触过一些半玩半工作的年轻人,靠技能养活自己,但前些年没走这样的路子,是感受到“对立感”,好像为了证明,可以选择一个不同于父辈、不同于主流的方式,是一种很“个人化”的选择,看似自由,却又像“莫名其妙”的呐喊。


如今这部分也许仍然有,大家也在摸索,同时其中有对这个时代的反思,对生命的叩问,依旧很可贵。


毛毛果在光下像小精灵


于是也看到另一面:更多人愿意回归自己的内心,安住在当下的生活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借由自己这一点,慢慢向周围蔓延,和外界产生一些连接,提供一些新的体验,这样的选择基于自己的需要和成长,同时产生价值,就更自然而然。


只是这个过程,要打破某种调调的圈子,要更接地气一些,和我们自己的历史连接上,和天地自然搭上线,还可以进一步升级。


看到这些部落民族的没落,自己就琢磨,现代文明对于游牧(自然)文明的碾压,人与天地自然的割裂,让物质生活趋同、精神生活干枯,是不是种致命的打击?


但是看着苍茫大地,春风吹又生的力量,不禁欣然。过程中的困境,都有转化的可能,那源于人心的渴望与自觉。



 旅程未完,故事待续……





相关推荐


01

对作者的成长故事感兴趣?
欢迎关注她们仨的公众号!

—经历、积累、酝酿—

  分享青年成长的酸爽与芬芳




02


读高中、读大学、毕业马上就业?

或许你对此外的另一条路感兴趣!








推 荐 阅 读
招生简章 | 草原班2021年秋季招生
关心三年制教育者养成计划?这些可能对你有用!
那一刻我开始相信,行走会让人着迷
行走中国之千里徒步——北京到襄汾的「帝尧之旅」
课表敲定!第五届「新教育」中国文化课程研习营




点个在看,让生命成长之路上的人早日相遇!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辛庄师范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